以正确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不会让你被他人指责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
作者:小确幸来一打(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01
《歌手2018》开播的当晚,张韶涵着一袭白裙,唱着那首融合“超现实”与“民谣”元素的《梦里花》,不少观众感慨:“她回来了,还是曾经的声音。”
张韶涵是被原生家庭坑得最惨的明星,没有之一。
二十几岁的她,长相甜美,歌声动人,三年连发五张专辑,还参演了偶像剧《天国的嫁衣》,并在另一部偶像剧《海豚湾恋人》中饰演女主,迅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
然而不幸的是,张韶涵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15岁时,她的父亲在加拿大的生意失败,还患了心脏病,身为长女,她被迫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从那时起,张韶涵除了上学之外,还要打零工赚外快,洗车、送便当、洗碗等都做过。
张韶涵成名后,一直用自己的收入供养父母弟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2009年,张韶涵心脏病复发,在美国做心脏手术的时候,她妈妈不仅不对女儿的身体表示关心,还怕女儿死在手术台,自己没有钱养老,干脆把张韶涵卡里的所有钱都转走。
为了私吞财产,张韶涵的母亲还在媒体面前说张韶涵蛊惑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不赡养父母,为了钱不顾亲情。
在张韶涵财产被“洗劫”一空之后,她妈妈还开口就要张韶涵每个月多给她100万的零花钱。
“家丑门”让张韶涵的形象彻底毁了,也毁了她如日中天的事业。
张韶涵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关系”问题:父母子女之间边界不清。
张韶涵虽然已经成年,但还是像孩子一样和父母处于“你我不分”的共生期,认为自己和父母弟妹是亲密的一体。
她将工作收入都交给家人,造成家人越来越贪婪,最后以断绝关系悲剧收场。
02
青年作家蒋方舟和徐静蕾一同做客谈话节目《圆桌派》,节目中的徐静蕾自信满满、观点明确,甚至有点对抗感。
而蒋方舟则小心谨慎,谦卑地迎合着每个人的观点,照顾每个人的面子,观察每个人的情绪。
节目播出后,很多人都看出了蒋方舟的不自在,委曲求全。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坦言,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
她在和人相处时,总是处事说话小心翼翼,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能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
心理学家萨提亚曾提出一种生存姿态,叫做“讨好型生存姿态”。
讨好是一种以牺牲自我价值,否定自尊的方式来满足别人的生存姿态。
我们身边其实处处可见这样讨好型人格的人。
同事娅娅每次在工作会议时,有自己的想法总是不敢说出来。
别的同事说出来的想法即使她不赞同也不敢说出不同的意见,总是违心地去附和别人,怕别人不高兴。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尊重她的想法,开会时都会把她当做“小透明”,自然,升职加薪也与她无缘。
讨好型人格最大的问题也是缺乏边界意识,他们最需要做的是与周边的人和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自己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放逐”出来,设立边界。
设立边界,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立性。
03
婆媳问题也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难题。
晓晓前段时间刚刚离婚,原因就是婆婆对他们小两口生活无孔不入的干涉。
晓晓的老公大志是独生子,上大学和工作都在父母身边,一直享受着妈妈全方位的照顾。
婚前,大志从来没有洗过一次袜子,也从来没有削过一次苹果皮,工资卡也是交给妈妈全权保管。
婚后,虽然晓晓和大志买了房子单独住,可是婆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儿子媳妇的家里,包揽了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等家务活的同时,也要控制他们小家庭的社交娱乐和消费。
晓晓说,早饭只想吃面包煎蛋牛奶的她,却不得不每天面对婆婆精心做的一碗牛肉面。
商场买了几件衣服,回家之前还得找地方把吊牌全都剪了,怕婆婆看到价格唠叨个没完。
晚上小两口想出去唱个歌看个电影,婆婆一连串的电话催他们回家吃饭。
面对种种不适,大志总是让晓晓忍一忍,让一让,他的口头禅就是:那是我妈,有什么办法。
一个周末,晓晓和大志赖在床上睡懒觉,婆婆直接拿钥匙进了他们家,并且推开他们的卧室门要摘窗帘拿去洗,完全无视只穿着小睡裙的儿媳妇。
晓晓说,她突然睁开眼睛,看到婆婆站在她的床头,她就知道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下去了。
婆媳关系问题的核心在于:婆婆和成年的儿子仍然是一个共生体,彼此深度依赖,没有界限。
很多母亲在孩子成年后,仍然打着“爱”的旗号,肆意侵犯孩子的生活。
而从小被母亲侵犯和掌控习惯了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和母亲建立起心理界限,很难对母亲说“不”。
04
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干涉你的婚姻,干涉你的工作。
朋友用“讲义气”的借口,三番五次找你借钱。
七大姑八大姨“关心你”,一见面就问你工资多少,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生二胎。
在中国式人际关系中,这些都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困境。
“不”字说不出口,很难拒绝别人,怕一旦拒绝了,不顺从别人的意思,对方会说自己自私,于是,一次次地妥协、忍让。
在这样妥协的过程中,自己感到内心很痛苦。
这些其实都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设立清晰的自我心理界限。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接近,但没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没有近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还是他,别人还是别人;
与此同时,他也不会离别人太远,不会远到丧失爱自己想爱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会从别人那里获得不虚假的安全感与温情。
即使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朋友之间,每个人也都应该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05
究竟该如何应对中国式关系,既不得罪人,又能真实表达自我?
如何才能建立人际界限不动摇,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如何在心理上划清与他人的界限呢?
杨嘉玲的新书《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里有你要的答案。
作者杨嘉玲是一名热爱写作的心理咨询师,喜欢通过文字让人感觉温暖、获得疗愈。
她相信心理工作者能带给世界最好的礼物,是将枯燥艰涩的专业知识,转化成简单、有温度的话语启发人们思考。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生命的处境,找到前进的动力。
《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者告诉我们:“修养是一种美德,然而必要时的强悍,是维持好修养的前提。”
当你的界限被侵犯时,你会有一种被人在胸口重重抡一拳的感觉。
你知道他的出发点并非恶意,可是却无法认同对方的做法时,便经常会有一种“会痛,但不能叫”的憋屈感。
作者在书中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心理界限”故事,带领我们审视人际关系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并以精准、层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种情境。
她带领我们戒掉不必要的人际伤害——以正确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不会让你被他人指责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
学会设立心理界限,能让你在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关系中,把握“负责”与“负累”的黄金分割点,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妈精读(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全文”,立即购买《心理界限》